English

中关村形象“大升级”

1999-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凌己 我有话说

1999年7月21日,一张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通告》贴到了中关村,立即引起了“村里”企业的震动。

根据通告内容,白石桥路、海淀路(四通桥—四环路)、成府路(四环路—北京大学东门)市政用地红线内的所有建筑物和占路棚、亭、阁将在8月6日前自行拆除。

7月30日,“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海淀开发区大厦揭牌,北京市刘淇、汪光焘、刘志华等领导出席仪式并查看了白颐路的整治工程。由此也可以看出北京市发展中关村、改变中关村形象的决心。

根据海淀区区长李进山的介绍,这次整治总计要拆除各类建筑65000平方米,共涉及500多家中、小型企业和工商户,其中大部分是中关村腹地的计算机类企业,其中有不少像国合、超群、八一这样的有些名气的中小品牌厂商。在这次拆迁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关村科苑电子市场”,这是中关村经营状况最好的一个电子市场。

中关村的这次整治,虽然涉及面大,时间短,但所涉及到的厂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精神,据记者了解,科苑电子市场中的企业基本上已搬迁完毕;而沿街的企业有的已经关门,虽然大部分还在营业,但大都表示:为了中关村的形象,会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完毕。

这次整治之后,中关村的形象将彻底“升级”:从过去的分散地生存在临时建筑中的小门市走向正规的现代市场,真正由“村子”变成“城市”。

中关村从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四通公司的注册而正式起步,发展到今天成为具有6000多家企业的中国“硅谷”,其知名度早已享誉世界,但十几年来中关村的“村子”的形象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1997年,白颐路的整治,使中关村的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随之而起的一座座现代化的智能大厦,也使中关村增色不少,但高楼与临时建筑“混合”的局面依然使人感受不到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区的现代特色。

据海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整治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前不久的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园区的批复的精神而进行的,包括已经开工的打通白颐路的工程(北大东门——圆明园),希望能彻底改变中关村的形象,给中关村一个真正科技园区应有的现代形象。

为了配合中关村的“形象”建设,北京市交管局还将按北京市重点繁华区的标准,对白颐路进行车辆限制和交通管制;公交总公司将在白颐路增开200辆环保型公交空调车代替影响形象的“小公共”;园林局等相关单位也将按长安街的标准绿化白颐路,从而使中关村的形象有一个立体的“升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过这次“大升级”,中关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